【摘要】传统中医已认识到阳痿的发生的发展过程中涉及肝、心、肺、脾(胃)、肾等脏腑系统,但对其辨治多以单脏器为主,对阳痿从肺论治重视不足,且从多脏相关论治未曾有之。认为若能根据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,分别从病因、病机、证治等方面重新认识五脏的单脏、两脏及三脏与阳痿的关系,在整体的原则上认识和掌握阳痿的辨证论治,将为中医药治疗阳痿取得某些突破提供思路。点击咨询在线专家
【关键词】阳痿五脏相关
阳痿,一作阳萎,又称阴痿、不起、阳不举等。阳痿在男科临床上既可为患者的主要病症,也可为五脏病变的症状之一。阳痿历来被列为中医男科病症之首,而祖国医学对阳痿的认识较早,并根据脏腑气血阴阳状况对其进行辨证施治。
1.阳痿从肺论治
根据五脏相关理论,阳痿的治疗亦不宜忽视肺脏的作用。《本草纲目·主治·百病主治药·阴痿》云:"阴痿,有shi热者,属gan脾;有虚者,属肺肾"。但阳痿从肺论治创立之后便没有被传承下来。阳痿从肺论治,其理:“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”,肺藏魄。肺之魄与人体的本能活动有关。肺虚弱不能藏魄,则人之本能反应失常可致阳痿的发生。
2.从心肾相关论治阳痿
心为阳脏,位居膈上,属阳、属火;肾位于下焦,属阴、属水。在生理上,心宿在上,必须下行至肾,资助肾阳以温肾水,使肾水不寒;肾水在下,必须上行至心,资助心阴以涵养心阳,使心宿不亢,从而维持心肾乃至全身水火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。中医称这种关系为心肾相交,也即是水火既济。若夫水火不济,如《冯氏锦囊秘录·卷十四》所言"心主神,过思则神弛于外。肾主精,操劳则精耗于中,君火伤而不能降,肾阴亏而不能升,亢阳运用于上,孤阴日衰于下,……水火不媾而阳痿"297。《辨证录·卷之九·阴痿门》也从阳痿治则上探讨了这一病机:"故治阴痿之病,必须上补心而下补肾,心肾两旺,后补命门之相火始能起痿"。
3.从肝肾相关论治阳痿
肝藏血,肾藏精,精能生血,血能化精。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,肾精足则肝血旺;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,肝血旺则肾精充。《冯氏锦囊秘录·杂症大小合参》曰:“夫阳道为宗筋之所会,肝肾之所钟,元阳之所聚。其有不足者,有肾虚精滑,有精冷精清,或临事而不坚,坚即流而不射……是皆精气不足,而治之者,总不外乎肝肾二家,滋补精血元阳,盖乙癸同源也。”肝主疏泄,肾主闭藏,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反相成的联系,而体现在男子排精功能方面则更为明显。肝主疏泄,可以防止精气的壅塞;肾主封藏,可以防止精气的亡失。若猝恐吓恐、突遭不测、情怀不舒或郁恼太过,使肝失疏泄,肾失闭藏,气机郁结,经络不通,宗筋血养不足,阴气萎而不用而发为阳痿。
4.从脾(胃)肾相关论治阳痿
脾主运化,为气血生化之源,后天之本,而脾的运化全赖脾之阳气,但脾阳须依赖肾阳的温煦才能强盛。若脾shen阳虚,可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,气血生化乏源;又因阳明主润宗筋,阴茎又乃宗筋之会,宗jin失养则致阳痿不起。《景岳全书》载方“一气丹”以治脾肾偏寒,不时易泻腹部痛,阳痿怯寒等证即为此理也。肾藏精,主生长发育与,为先天之本。但肾精必须得到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充盛不衰。若夫思虑太过或所欲不遂,心脾受损,则气血生化无源,气血运行不畅,宗jin失养遂生阳痿;喝酒过度,肥甘厚腻太过,损伤脾胃,升降中枢功能失职,shi热内生流注下焦,或交合不洁,或败精内郁化为shi热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云:“shi热不攘,大筋软短,小筋弛长,软短为拘,弛长为痿。”
5.从心脾(胃)相关论治阳痿
心、脾在血的生成方面,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。一方面:脾主运化,为气血生化之源,而心阳足则可以温运脾土。在脾的运化作用下,水谷精微得以消化吸收并注之于脉而成为血。另一方面,心主神志,可以调节脾之运化,从而有利于气血的生成。心主血,脾统血,两者共同促使血液灌经脉而润宗筋。人之一身,以血为主,血量的充足和血运的正常可以养形、养神,使人体面色红润,肢体感觉、运动灵活自如,亦能游刃有余完成性事,所谓“血充而茎举”。血属阴,主静,对心神、宗筋能起滋润濡养作用。心神能得到阴血滋养则安,表现为夜间睡眠安详,白天思维敏锐、精力充沛,活动自如,亦有益于男子操纵房事。
6.从心肝肾相关论治阳痿
《万氏家传广嗣纪要》云:“男有三至者谓,阳道奋昂而振者,肝气至也;壮大而热者,心气至也;坚劲而久者,肾气至也。”可见阴茎勃起是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,有赖于心、肝、肾三脏功能的协调。
“美国智源肽技术”专家组寄语:让每位阳痿患者摆脱久治不愈的烦恼,是我们的较大心愿,祝愿每一位患者朋友能早日得到先进阳痿治疗技术——“美国智源肽技术”的治疗,早日恢复健康生活。
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咨询,请点击在线咨询专家将给予您详细的解答。您还可以拨打24小时电话0754-89995210。祝您早日好转!